近日,欧洲肥胖大会上汇报的一项研究成果称,“超低温冷冻治疗”(将身体短暂暴露在-100℃至-180℃冷疗舱中的疗法,以下简称“超低温冷疗”)能有效降低胆固醇、血糖水平和腰围,该疗法或有益于治疗肥胖症。
这项实验由意大利奥格比奥圣朱塞佩医院生物力学、康复和人体工学研究室开展,共纳入29名肥胖患者(体重指数在30以上)。患者们在进行饮食疗法、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的同时,被随机分配接受超低温冷疗——进入冷冻箱接受-110℃超冷刺激,每次2分钟,2周内共施行10次;接受-55℃冷刺激的患者则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固醇、血糖水平和腰围都有所降低,但-110℃超冷刺激组下降幅度更大:甘油三酯平均下降了17%(对照组为8.7%),总胆固醇下降20.2%(对照组为9.4%)、高密度脂蛋白下降12.7%(对照组为6.3%),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4.7%(对照组为10.5%),血糖下降10.3%(对照组为2.8%),腰围下降5.6%(对照组为1.4%)。
研究者认为,超冷刺激可促进人体内“白色脂肪”(将多余脂肪存储在体内,使人变胖)向“棕色脂肪”(能促进脂肪分解产生热量,防止肥胖)转化,起到瘦身效果。
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耿飞向“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身体在受到超低温刺激后,去甲肾上腺素会急剧增加,促使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褐变,让“白色脂肪”转化成“棕色脂肪”。此前《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连续受到超低温刺激,会改变精子的遗传表达,使后代有更多“棕色细胞”,天生不易长胖。
不仅有助减重,超低温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还有诸多应用:
超低温消炎镇痛。人类很早就懂得用冷来减少疼痛、抑制发炎,如受伤后用冰敷。《物理疗法综述》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超低温刺激可激活白介素-10(炎症抑制因子),起到消炎效果;10次的超低温冷疗可增加白细胞计数,有抗炎、提升免疫力的作用。耿飞说,冷冻刺激还可以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减慢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疼痛阈值,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还有研究称,超低温冷疗有助增强肌肉力量、缓解骨关节炎、加速运动后恢复、改善睡眠……因此,其在运动康复上有广泛应用,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为运动员提供了超低温冷疗舱。
超低温手术。近日,陕西西安一位医生用一根针帮助患癌老人“冻死”肿瘤的消息冲上热搜。其使用的就是“冷冻消融术”,即利用超低温冻死体内病灶的治疗方式。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医生将一根棒状细针(冷冻消融探针)插入病灶中,泵入液氮、氩气等气体,通过超低温(案例中的温度为-140℃~-170℃)冷冻细胞,使其遭受不可逆的受损、变性、坏死,达到原位灭活病变组织的目的。目前,“冷冻消融术”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超低温保存。冰箱的温度能让食物保鲜,超低温能让生物体“保命”。耿飞介绍,冷冻卵子、精子、胚胎、脐带血等技术,就是将这些细胞或组织从体内取出,用保护剂处理后,立即存入-196℃的液化氮里,起到“冬眠”“时间定格”的效果。这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生物体的生化活动,大大减缓其“衰老”“坏死”进程。一般情况下,存入超低温环境的卵子、精子可稳定保存5~10年,为人们保住生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