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首页 >健康知识
身体这几个地方发现的息肉,一定要小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24

体检查出息肉一定要治疗吗?哪些息肉癌变几率大?关于各种息肉,一篇说清楚!

 

身体上的5种息肉,

哪些会癌变,哪些相安无事?

 

一、结肠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要小心

如果在饮食方面,长期吃火锅、腌制品等刺激性的食物,或者经常吃一些高脂、高蛋白的食物,“营养过于丰富”,这时肠道黏膜就会像人在冬天衣服穿多了一样,表面皱起来,形成固定的形态后收不回去了,就会形成息肉状态。

大多数的肠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往往等到出现其他并发症,例如肠套叠引起的腹痛和肠道出血,才能发现。少部分肠息肉患者还可能出现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

那么,什么样的结肠息肉容易癌变?临床上长绒毛的息肉癌变几率高达30%。此外,多发的比单发的要危险一些。有的患者息肉长的非常多,这种是家族性的,癌变风险非常高。
 
单个的息肉,较小,并且表面比较光滑的,带蒂的息肉一般为良性,可以先暂时观察。也可采用手术把息肉夹掉,大大降低癌变风险。多发的、贴着肠壁生长的,并且直径大于2厘米的,往往恶变风险大,尽早手术切除。
 
肠息肉并不是一切了之就能万事大吉,也应该进行必要的随访,定期复查。

 

二、胃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要切除

 

胃息肉通常不会引起不适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表现为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例如发生在胃幽门部的较大息肉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发生于胃窦部的多为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发生于胃体下部的息肉多为良性息肉,癌变可能性小。

什么样的胃息肉需要切除?单个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以暂时观察。如果同时合并了幽门螺杆菌,需要及时治疗。直径大于2厘米,数目多,形态是趴着的,且多发的胃息肉,需要及时切除干净。

 

三、胆囊息肉——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

 

小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一般不会引起不适症状,但胆囊息肉可能预示着存在B超没有发现的炎症或结石。

对于胆息肉来说,息肉越大,癌变的风险越高。

哪些情况下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如果小于1cm,可以半年后复查。目前医学公认胆囊息肉病人无需口服药物,只要具备以下任何一条,须尽快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 息肉最大直径大于等于1cm,尤其是单发息肉;
 • 息肉最大直径小于等于1cm,但短期快速增长;
 • 胆囊息肉合并慢性胆囊炎。

 

四、子宫息肉——小息肉无症状定期监测即可

 

受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人群容易患宫颈息肉。单发息肉或者息肉较小者,一般没有症状。一些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比如两次月经之间少量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期延长等。

体积较小子宫息肉,无症状的息肉定期监测即可。长了多个息肉,或者大小超过1公分的息肉,尽量手术切除。

虽未证实宫颈糜烂、宫颈息肉与宫颈癌之间有因果关系,但对于患有慢性宫颈炎症的女性来说,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五、鼻息肉——多发性鼻息肉且出血早摘除

鼻息肉通常长在鼻通道的黏膜上,常常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嗅觉减退、面部疼痛等症状。鼻息肉基本都为炎症性息肉,极少数会发生癌变。单个的,较小的鼻息肉,可以药物治疗为主,多发性鼻息肉并伴随出血的,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摘除。

 

医生提醒:这种情况,

息肉癌变率几乎为100%

 

绝大部分息肉都是为良性的,肠胃息肉可能与癌的关系更近一点。
 
即使是腺瘤性息肉(前面提过,这种息肉癌变风险较高),演变为癌症也需要10年之久,大家不用过度恐慌。
 
但是这类高危人群——家族有消化道癌症病史者,一定要警惕息肉,因为他们的息肉癌变率几乎为100%。
 
家族型息肉病有3个特点:

 

1. 多发性

 

腺瘤数目一般在100个以上,可多达5000个。

 

2. 多形性

 

腺瘤大小不等,自数毫米至5cm以上不等。既有广基的,又有带蒂的。肉眼形态上有表面光滑的,也有表面呈分叶状的,还有不规则形息肉。可以同时存在几种形态不一的息肉。

 

3. 癌变率几乎100%

 

家族性息肉病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几乎肯定发生癌。
 
癌前期病程的长短不一,平均为10年,但这并不是说每个腺瘤都将癌变,而是在众多的腺瘤中有一个或2个以上的腺瘤癌变。
 

如果不及时治疗,到中年以后几乎100%的病例会发展为胃癌或结肠癌。

附件:
链接:

Copyright 2017 眉山市医学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1349号

建议使用:IE9及以上 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