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首页 >彭祖养生
身体“上热下寒”的人,中医推荐了改善方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24

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有人开玩笑说,刚进入10月,晚上睡觉时就已经暖不热被窝了。

 

虽然有些夸张,但这也是怕冷人群的真实写照。比怕冷更“惨”的是,身体会“上热下冷”。

 

 

 

 

为什么身体会“上热下冷”

 
 
“热往上走,寒往下走”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正常的人体不会出现寒热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有赖于体内的气血和中焦的运转,使得寒热调和。
 
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如果颠倒,就会上热下寒,体内气血无法正常循环。
 

图片

上热下寒会给身体造成不少影响:
 
  • 上热的典型症状有头或胸部出汗、口干舌燥喜食冷饮、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牙龈肿痛、咽喉痛、脸上长痘、易失眠等;
 
  • 下寒则会出现大便不成形、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等问题。
 
这种体质的人,身体抵抗力一般是较差。相比较男性,女性更易出现上热下寒的表现。
 
熬夜、久坐、胡吃海塞、滥用抗生素、吃冷饮不节制、缺乏运动......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都可能是诱因。
 
这类人想要改善,可以从调整生活习惯做起:
 
1、保证三餐规律,注意膳食均衡,切忌过食辛辣、肥甘、煎炸食物,海产品也应适量,尽量不吃冷饮。
 
2、中医强调,“寒从脚起”,建议每晚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泡完之后,再搓脚底的涌泉穴。
 
3、平时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加强锻炼,但强度不要过大,以半小时为宜。
 
此外,有些人可能并无寒热失调的问题,但还是总有燥热感。这种情况可能与情绪有关,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疏导不良情绪。
 

 

有些怕冷是“疾病信号”

 
 
入秋后,温度有所下降,增添衣物后,近期内突然明显怕冷,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老年人更该警惕。
 

1

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机体代谢会减慢,出现怕冷症状。患者还会伴有疲劳、瞌睡、体重增加、食欲低下、月经不调等症状。
 

2

贫血

 
贫血会出现头昏、乏力、怕冷、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贫血种类很多,因此若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血常规等检查。

 

图片
 

3

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患侧肢体乏力、腿脚怕冷、发麻抽筋等症状。
 

4

外周神经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其临床症状就有手指、脚趾及下肢的发冷、麻木、疼痛等。
 

5

下丘脑病变

 
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控制中心,它的病变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怕冷、脱发、肥胖等。
 
此外,药物的副作用也会让人怕冷,如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有心得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失眠、怕冷、性功能障碍等。
 

 

怎么改善怕冷体质

 

在排除疾病因素后,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怕冷体质。

 

01

坚持锻炼身体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可以选择慢跑、散步、骑车等,老年人可选打太极拳。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要注意的是,秋季开始日夜温差大,不宜过早、过晚外出锻炼;运动时间和强度都要量力而行。

 

02

吃温热的食物

 

 
常吃冰凉、生冷的食物,就相当于在身体里开了个“冷库”。
 
一年四季都应以温开水为主要饮品;还可以通过饮食御寒,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都有助驱寒。
 

图片

 

 

03

补足5种营养素

 

下几种微量营养素虽不能转化为能量,但它们参与能量代谢,怕冷的人应注意补充。

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鲜枣、猕猴桃、柿子椒、番茄、柑橘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

B族维生素,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平时多吃些粗粮、坚果、瘦肉、蛋黄、奶制品、豆类、香菇、鱼、绿叶菜等。

,参与血红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富含铁的食物有瘦肉、动物肝脏、血豆腐等。

,有助调节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多摄入些牛奶、绿叶菜、豆制品、坚果等。

,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素能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可以从海带、紫菜海蜇、贝壳类食物中获取。

 

04

衣物不要太紧

穿衣要宽松

最近天气渐冷,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让体感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宜裸露腰腹,早晚最好加件外套。
 
紧身衣物会导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手脚冰凉,让人感觉更冷。

 

05

睡前泡泡脚

 

 

坚持泡脚,有助提升身体御寒能力。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水,泡20分钟左右,让水漫过脚踝。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还可以穿上袜子。

附件:
链接:

Copyright 2017 眉山市医学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1349号

建议使用:IE9及以上 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