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首页 >东坡医药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几点提醒和建议,特别重要,请您记牢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28

目前在我国,只有一半左右的高血压患者知晓病情并接受了治疗,有不到20%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高血压仍面临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及达标率低的严峻现实。只有规范合理使用降压药,才能真正有效降压,带来更长远的心血管保护。但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依然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治疗剂量不足,联合治疗不够,治疗依从性差等不合理现象。合理规范使用降压药物,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环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高血压治疗的一些用药原则。

 

 

1.明白自己的血压控制范围
有些高血压的患者,虽然一直在吃药,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血压控制在什么样的水平最合适。有的是以头不痛、不昏、没有症状为标准,有点是只要在吃药,也不管血压控制没控制。其实除急症患者外,应根据病情: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12周内逐渐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年轻人及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及肾病患者,应进一步控制在<l 30/80mmHg以内。高龄老年人一般先降到收缩压<150mmHg,若能耐受再考虑进一步降低。
2.要了解各种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在选择降压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具有的危险因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综合考虑,同时会考虑所选药物对患者可能的副作用。因此适当了解降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安全地找到最适合的降压方案。

3.尽早开始服用降压药治疗
很多患者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长期吃药会产生依赖性,也有的担心过早吃药会产生抗药性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而拒绝吃药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降压药不同于抗生素,没有什么耐药不耐用的问题,降压药的效果是取决于患者对  某种降压药的敏感程度。大量研究显示,越早开始控制血压,就能越早保护心脑肾等器官。除了少部分血压水平不太高而且没有肥胖、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没有靶器官损害、没有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轻症患者,也就是除心血管风险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在严格改善生活方式后,有可能恢复正常血压水平外,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应尽早开始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4.在开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检查

在开始口服药物之前,需要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生化检测,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肾脏彩超(尤其是双侧肾动脉彩超,了解有无双侧肾动脉狭窄情况);必要的时候抽血检测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肾素等激素水平,以及肾上腺的磁共振检查。

5.学会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定期复诊
很多高血压患者,吃了高血压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药吃完了,就去药房照单买药,继续吃。殊不知:吃了降压药,并不是就高枕无忧了,而是需要患者在家自行监测血压、做好记录,并定期复诊。在刚开始吃降压药的时候,或者是在调整降压方案之初,如果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应当每天多次测量,并做好记录,如果2~4周血压仍然无法达标,需及时带着血压监测记录到医院复诊。如果血压平稳达标,可每半月至1个月,早晚测一次即可。根据血压波动的昼夜规律,上午6点~10点和下午4点~6点是全天血压的两个高峰。患者应在每天起床排尿后,餐前服药前测量一 次,睡前再测量一次,以血压高的一侧手臂为准。
6.服用降压药,需要长期坚持

生活中,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能够坚持服药:有的药吃完了,血压稳定了,就停药了,也不去复诊;有的吃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是头昏就吃,没感觉就不吃;有的是担心副作用而自行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总之都没能很好地遵从医嘱服药,而导致最终没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结果是引起并发症发生。短期是可能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任何事情,但是长期来看,一旦有事, 一旦出现症状就是要命的脑卒中或心肌梗塞。另外服药不规律,反复减药、停药,血压总是不稳定,一会高,一会低的,则会导致血压起伏波动太大,这对心脑肾的损伤更厉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当然,当血压长期稳定正常时,医生会根据情况逐渐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7.服药之后也需要定期复诊、检测
在使用ARB、ACEI类药物和利尿药之后,都需要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及血钾、血尿酸、血糖、血脂情况。若使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排钾利尿药或螺内酯等保钾利尿药时,注意监测血钾,以防血钾过低或过高。高血压合并血糖、血脂异常者,尤其是血尿酸异常患者,利尿剂虽然可以选择,但是不应作为首选。如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尿酸水平以及电解质、肾功能等情况。
特别提醒:

关于保健品:保健品的正确名称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有些高血压患者因为盲目迷信保健品和一些中药而耽误了高血压治疗,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并不是中药、中成药不能用,但是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附件:
链接:

Copyright 2017 眉山市医学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1349号

建议使用:IE9及以上 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